
各國股市在全球資金浪潮寬鬆的推波助瀾下,屢屢創下新高。投資人除了擔心股市漲高之外,看到基金淨值一路走揚,也開始猶豫現在是不是投資的好時機。關於股市創新高對未來報酬率的影響文章,可以從不久前的漲多一定會拉回?別因此錯失機會文章得到解答,而基金淨值太高不敢買,可能是因為混淆了股價和基金淨值的概念,趕快透過這篇文章一起來釐清迷思。
1. 基金淨值這樣算,高價不一定就漲不動
基金淨值是基金管理的資產淨值除以總單位數,假設單位數不變的情形之下,當管理資產淨值上漲的時候,基金淨值就會跟著上漲。簡單地說,淨值一路創新高的基金,說明過去任何一個時間點買進基金的投資人,都沒人賠錢,反而應該被當作好基金的參考,而不是負擔。
投資人擔心淨值較高的基金會比較漲不動,因為從淨值 10 元漲 10% 只要上漲 1 元,可是 100 元上漲 10% 卻要漲 10 元。但這樣的擔憂其實沒什麼道理,因為漲幅是相同的,為投資人創造的報酬率也是相同的。而相較大盤是不是變得比較不會漲?這個疑問可以透過觀察基金的Beta值來判斷,Beta值通常被用來衡量基金與大盤表現的敏感度。假設基金的Beta都維持在1.0不變,大盤漲1%,基金照理應該也能漲1%,不會因為高淨值而有漲不動的狀況。
查詢基金Beta值的方法
資料來源:「鉅亨買基金」整理。
2. 為什麼會有拉回再買的迷思?
公司長期的獲利成長率通常是很穩定的,所以股價成長也應該落在合理範圍,當股票漲高或跌多的時候,投資人會預期價格未來會回到合理的價位。但是基金淨值的概念並不完全等同股價,所以股價的概念來看基金時,常常會混淆兩種不同的概念。舉例來說,如果A股票受到市場不合理的樂觀預期刺激上漲了20%,接著發現這個樂觀預期不實,股價反而相較起漲時少了10%,而基金經理人在A股價上升段就把股票賣出,基金淨值最終反而是不跌反漲,這個漲幅不代表基金持有的股票變貴了,而是經理人操作成果的展現。
另外,以股票型基金投資人較常選擇的累積型為例,通常這類的基金會將股息滾入再投資,與單純只考量價格的大盤價格指數相比,總報酬(反應在累積型股票基金的淨值)指數複利的效果較大,表現比大盤價格好是很正常的,也造成基金淨值更容易創新高。如果投資人因為淨值創新高而選擇不投資,反而會錯過更多。
股息再滾入算報酬,相比只看股價更常創新高
資料來源: Bloomberg,「鉅亨買基金」整理,資料截止2019/12/31。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
3. 基金貴不貴,改看這個指標
由於剛才提到基金有買賣操作的特色,直接比較不同時間點的基金淨值高低,並不能反應基金總體投資的標的價格是不是被高估。針對股票型基金,投資人想知道基金目前貴不貴,可以透過晨星網站比較投資組合的估值,以市盈率為例,就是比較價值高低比較好的指標,因為它衡量了目前基金持有的股票公司的股價與獲利能力的比值。
股票基金比較估值的方法
資料來源:MorningStar,「鉅亨買基金」整理。
鉅亨投資策略
基金操作上,建議如下:
基金淨值漲高 ≠ 股市太貴,擺脫迷思投資更順利
雖然基金淨值很大程度反應了大盤的表現,但因為基金淨值還包含了經理人的操作能力、股息滾入再投資的效果,所以不建議將基金淨值高低當做投資的判斷標準。在一樣的淨值下,基金可能持有較貴的領漲股,也有可能換成較便宜的潛力股,用技術分析來看基金淨值並不是最好的方法。會在意基金內的股票是不是太貴的投資人,可以用公開網站上估值數據,來做股價高低的比較更合適。
鉅亨精選基金
基金報告書 | 申購 |
摩根士丹利環球機會基金A | 申購 |
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美元) | 申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