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提供:安聯投信
全球對於ESG,或是永續投資,事實上沒有一致性的定義,有些人會把ESG跟環境保護畫上等號,因為大家現在最重視的,就是氣候變遷的議題,所以會簡單解讀,永續事實上就是要防止氣候變遷。
對於安聯投信,我們的定義更廣泛:「任何的經濟活動,必須符合幾個條件,我們就會把它定義成,這是一個永續的投資;舉例來說,這間公司必須對社會或是對環境具有正面貢獻,而且同時間,不能存在顯著的傷害原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公司治理原則跟品質,是永續投資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永續投資不是只有環境,它事實上必須包含ESG:環境、社會以及公司治理三個面向,才足以定義成永續投資的一部分。
永續投資怎麼跟投資獲利產生連結?
安聯投信產品首席執行副總裁王碧瑩指出:「提到永續投資,相信很多的投資人心中,會先冒出的第一個問題:永續投資怎麼跟投資獲利產生連結?
在做永續投資的同時,表示我們對地球盡了一份心力;但回到投資的本質,事實上是要獲利的,相信這是投資人現在心裡最大的疑問!」
永續投資 可降低投資組合尾端風險
分為兩個層面,第1個層面:透過永續的投資配置,降低整個投資組合的尾端風險;安聯投信在發展永續投資策略時,最著重的是找到在永續投資表現很好的公司,也就是永續的優等生;譬如說,這家公司它很重視環保,很重視公司的治理,它對社會的責任其實是在乎的。投資這樣公司的最大好處:它不容易發生任何一個因為ESG的風險事件,股價因此大跌;相信過去幾年市場上多有類似事件,因為企業可能它在環境或者是公司治理出現問題,導致它的股價波動劇烈,間接造成我們的投資損失。第2個層面:對一般的客戶更為重要,永續投資代表的是一個投資趨勢的形成;永續投資的概念,與過去幾年包括科技產業的崛起,AI商機與價值的浮現,甚至到最近的元宇宙的投資趨勢,都有雷同之處。
零碳排代表投資趨勢出現
舉例來說,現在各國政府都在做同一件事:達到零碳排的目標;達到零碳排目標的同時,必須有很多相關環節:包括基礎建設、減碳科技、替代能源、甚至是電動車,這些相關的產業與連結,都代表著個別投資趨勢的機會出現。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怎麼掌握未來幾年的投資趨勢,是極度重要的課題,就像過去幾年我們發覺,什麼時候出現科技趨勢,什麼時候AI的商機出現,是同樣的;故提到永續投資,安聯投信會建議:這不只是單純的在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更重要的是同時掌握到了投資的機會,那這也我們身為一個資產管理者,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幫客戶找到對的投資趨勢,然後把它演化成一個資本力的一個方向。
部份企業容易出現「漂綠」行為
各個產業怎麼定義成永續,目前的標準還沒有出來;但從歐洲到台灣,以及接下來安聯投信會致力於的,就是永續的分類標準;為什麼會越來越被重視標準? 這年各國家在推動永續投資的同時,也同步在推動永續的相關法規,並引導資金往這些項目移動,可是當資金移動的時,最值得擔心的:「漂綠」的行為,也就是說,看起來是一個永續的項目,但本質並沒有那麼的綠。
歐洲的永續法規分類,會把每個產業,包括5G、AI等,以經濟活動項目,做永續的一個評分以及分類的計算,盡可能的標準化流程,法規出來後,會有更明確的標準,藉此定義與計算:這家公司或產業,永續的程度有多少。相信台灣未來也會有執行方式與法規,安聯投信在投資組合裡面所投資的每一家公司,都必須能夠計算出來:永續的程度,如同歐洲流程,一檔基金,它的一個投資的公司,它的經濟活動如果有達到一定的門檻,才可以被貼為是綠色基金,或者是綠色產業。
聯合國17個永續目標 都是投資趨勢
聯合國有17個永續目標,只要為了要達成這17個永續目標所衍生出來的產品,最終都可以是投資標的,有計畫或有機會被歸類成永續的產品,觀察整個產業趨勢與主題性產品,投資人可以直接連結,譬如說綠能,或者是水資源,可以清楚知道,我在投資的是什麼樣的永續目標產品。就像投資科技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哪邊,機會在哪邊,同樣的這種主題性的產品,投資人更能一眼抓到投資方向與商機,故往這17投資的趨勢去看,是好入門的一個方向。
【安聯投信 獨立經營管理】
104台北市中山北路2段42號8樓,電話:(02)8770-9828
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也可能下降,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全部投資本金。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表現。本文僅基於提供資訊為目的。本文不構成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有價證券的投資意見或推薦,也不應被視為出售邀約或招攬購買任何有價證券之邀約。本文中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如有變更,恕不另行通知,這些觀點和意見是發行時本公司或其關係企業之觀點和意見。本文所使用之數據來自各種被認定為可靠的來源,但無法保證其正確性或完整性,本公司對於因使用這些數據而引起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不論形式為何,複製,發布,提取或傳輸本文內容都不被允許。本文所述之投資機會未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知識、經驗或特定需求,因此無法獲保證。投資人不能以本文取代其本身之判斷,且應完全為其投資及交易決定負責。本文發送人:安聯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本網站資料係由第三人提供或發行,該等資料僅供您參考。資料中並無本公司提供之任何資訊,且其中包含之內容、觀點,及意見本公司均未查證且無法負責。對於使用該等資料所造成之任何損失均不負責。建議您使用該等資料時應個別獨立判斷,不宜僅依賴該等資料,敬請留意。